传统银行不惧互联网企业搅局

字号:

  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 比尔·盖茨在本世纪初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时曾做出了这样的预言。在这位IT教父的眼中,互联网作为新的金融交易平台将亲手把代表旧模式的传统银行送进博物馆。无独有偶,2012年前后,时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曾经多次公开表示:未来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后者为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

  互联网想动银行的奶酪,后者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在7月18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银行业发展论坛2013上,三位银行高管在主论坛演讲中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互联网金融与银行自身发展的话题,在当日早些时候举办的几场分论坛上,互联网浪潮中银行该何去何从的话题同样极为吸引眼球。面对IT企业与银行既合纵又连横的迷局,与会嘉宾普遍对互联网行业跨界扩张的实际能量持保守态度,认为传统银行在当下格局中因其资源优势和在社会民生领域一贯的超然地位而仍将在冲击下稳坐钓鱼台。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就是蚊子与大象的战斗。”在“互联网重构新金融”分论坛上,融360 CEO叶大清表示并不看好目前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竞争力,在他看来,融合和协作将是未来互联网和金融两个行业的主流态势和最优策略,尤其是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讲。有趣的是,在同场分论坛中,宜信CEO唐宁则认为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以机构数量为基础的行业总规模而非单个机构的个体规模,他比喻说“成千上万的蚊子叮大象,大象还是会失一些血的,只不过轰然倒下也不太可能。”

  相比之下,银行业从业者在面对跨行业竞争这个话题时的态度表现为谨慎的乐观。

  多位参会的银行高管都在演讲中表示了对于互联网作为新金融业务运营渠道的重视,中信银行网络银行部助理总经理陈树军在“金融业的互联网基因”分论坛上表示,银行应善用互联网开放、平等的特性来打造信息更加对称、覆盖面更广的资金服务。同时他认为现在商业银行因为有执照可以做金融业务,互联网公司今后也可以做,谁赢得客户的信任谁就能够做好。

  在主论坛演讲中,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和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同样表示银行在做互联网金融是应更加重视在业务规划中适应和善用互联网特性。曹彤副行长认为银行机构做互联网金融就要按照互联网的规律办事,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形成共识的有三个规律:大数据的运用、跨边界的整合以及O2O模式(“线上到线下”模式)。王永利副行长则认为网络银行的建设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应用,需要银行采取全新的思维和新的运营机制,技术革命将推动产品流程的革新、组织架构的调整,乃至企业文化的重塑。

  一些银行业人士也表达了对于互联网平台自身弊端和风险的警惕和防微杜渐意识,并认为互联网和金融业各自的长短决定了两个行业将长期共存以达到优势互补。中信银行陈树军认为目前金融业务移植互联网平台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个人隐私和信息透明之间的矛盾,以及虚拟平台上的实名认证问题,同时也有其他参会者对大数据应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表示警惕和重视。